文言文中的18个虚词是什么?
a7B高三网
18个常见文言虚词:而、何、乎、乃、其、且、若、所、为、焉、以、因、于、与、也、则、者、之。 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: 而 1、连词:表示并列关系,一般不译,有时可译为“又”。 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。——《劝学》 2、连词:表...a7B高三网
a7B高三网
文言文中18个虚词的整理
很多同学想知道,文言文中的虚词都有哪些,他们的用法各有不同又是什么样的,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整理了文言文中18个虚词的的用法及例子,以供a7B高三网
18个虚词的用法
(一)而a7B高三网
1.连词a7B高三网
2.代词a7B高三网
3.通假字a7B高三网
4.固定结构a7B高三网
(1)而已:放在句末,相当于“罢了”。a7B高三网
(2)而后:才、方才。a7B高三网
(3)既而:不久、一会儿。a7B高三网
(二)何a7B高三网
1.疑问代词a7B高三网
2.副词a7B高三网
3.固定结构a7B高三网
(1)何如:“怎么样、怎样”,等同于“奈何、若何”。a7B高三网
(2)无何:不久、没多久。a7B高三网
(三)乃a7B高三网
1.副词a7B高三网
2.代词a7B高三网
3.固定结构a7B高三网
(四)以a7B高三网
1.介词a7B高三网
2.连词(用法与“而”基本相同,但不表转折)a7B高三网
3.助词,作语气助词,起调节音节的作用。例:固以怪之。a7B高三网
4.动词,“任用、认为”。例:皆以(之)美于徐公。a7B高三网
5.副词,“已经”(时间副词)。例:日以尽矣。a7B高三网
6.名词,“缘由,原因”。例:良有以也。a7B高三网
7.固定结构a7B高三网
(1)以为:a.认为;b.把……当作、把……作为。例:虎视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。a7B高三网
(2)以是/是以,“因此”。例:余是以记之。a7B高三网
(3)“有以”和“无以”,译为“有什么办法用来……”和“没什么办法用来……”a7B高三网
(五)且a7B高三网
1.连词a7B高三网
2.副词:标志:主语+且+谓语。a7B高三网
3.固定结构a7B高三网
(六)若a7B高三网
1.代词a7B高三网
2.连词a7B高三网
3.助词:若+形容词/副词,译为“……的样子;的;地”。(不常见的用法)a7B高三网
4.动词a7B高三网
5.固定结构a7B高三网
(七)所a7B高三网
1.助词a7B高三网
2.名词,译为“处所、地方”。例:某所,而母立于兹。——这个地方,你母亲曾经站过。a7B高三网
3.【数词+所】表约数,译为“上下、左右”。例: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。a7B高三网
4.固定结构a7B高三网
(八)为①读wéi(第二声)时a7B高三网
1.动词a7B高三网
2.介词:表被动,译为“被”。例:吾属今为之虏矣。a7B高三网
3.语气助词:放在疑问句的末尾,表反诘语气,译为“呢、吗”a7B高三网
(九)之a7B高三网
1.代词【动词+之】a7B高三网
2.助词a7B高三网
(1)作结构助词a7B高三网
(2)放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不译,去掉“之”后句意无变化。a7B高三网
(3)宾语前置标志。于疑问句中,疑问代词作宾语时,放在谓语动词前面,不译。a7B高三网
(4)定语后置的标志,无实意,不译。【中心语(名词)+之+定语+者(可省略)】a7B高三网
(5)音节助词,凑足音节,不译。【时间副词/不及物动词+之】例:顷之,烟炎张天。a7B高三网
(6)补语的标志,可译为“得”。(补语示范:这花美极了。“极了”就是补语。)a7B高三网
3.动词:译为“到……去”。【之+地点名词】例:杳不知其所之也。a7B高三网
(十)焉a7B高三网
1.代词a7B高三网
2.语气助词(句子成分完整)a7B高三网
3.兼词:等同于“于之、于此、于彼、于是”(在其中、从这里、在那里、从这里)a7B高三网
(十一)其a7B高三网
1.代词a7B高三网
2.语气副词a7B高三网
(1)反问语气,译为“怎么、难道”。例:其孰能讥之乎?a7B高三网
(2)猜测语气,译为“恐怕、或许、大概、可能”。例:其皆出于此乎?a7B高三网
(3)祈使语气,表示委婉、期望、命令或商量,译为“可(要)、还是、一定(要)”。a7B高三网
3.连词a7B高三网
4.音节助词:起调节音节的作用,可不译。例: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a7B高三网
5.固定结构a7B高三网
(十二)乎a7B高三网
1.句末语气助词a7B高三网
2.介词:相当于“于”,多位于句中,译为“在、比、对、对于、于”。【乎+名词/代词】a7B高三网
(十三)因a7B高三网
1.介词,可根据语境译为“依照,根据;依靠,凭借;趁着;通过,经由;因为,由于”。a7B高三网
2.连词a7B高三网
(1)表承接,译为“于是、就、便”。例:秦军解(通“懈”),因大破之。a7B高三网
(2)表原因,译为“因为、由于”。例:因造玉清宫,伐木取材,方有人见之。a7B高三网
3.动词,译为“沿袭”。【因+名词,构成动宾关系】a7B高三网
4.名词,译为“机会”。例:于今无会因。(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。)a7B高三网
(十四)则a7B高三网
1.连词a7B高三网
2.副词:表判断,译为“就是”。例: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a7B高三网
3.名词:译为“法则、准则、榜样”。a7B高三网
4.动词:译为“效法”。a7B高三网
(十五)与a7B高三网
1.介词a7B高三网
2.连词,译为“和、同、跟”。【与+名词/名词性短语】a7B高三网
3.句末语气助词,表示感叹或疑问,通“欤”。例:无乃尔是过与。a7B高三网
4.动词,可译为“结交;亲附;同意;援助;参加;等待;给予”。a7B高三网
(十六)者a7B高三网
1.助词a7B高三网
(1)指人、事、物、时、地等,构成“者”字结构,译为“……的”、“……的(人、东西、事情)”(2)【数词+者】译为“……个方面;……样东西;……件事情”。例:或异于二者为之。a7B高三网
(3)用作“若、似、如”的宾语,译为“……的样子”。例: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a7B高三网
2.语气词。放在疑问句的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等,可译为“呢”。例:谁为大王为此计者?a7B高三网
(十七)也a7B高三网
1.句末语气词a7B高三网
2.句中语气词:用于句中,表示语气停顿。例:其闻道也亦先乎吾。a7B高三网
(十八)于a7B高三网
1.介词a7B高三网
(1)译为“在,从,到”。例:乃设九宾礼于庭。a7B高三网
(2)译为“在……方面;从……中”。例: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a7B高三网
(3)译为“由于”。例:业精于勤,荒于嬉。a7B高三网
(4)译为“向,对,对于”。例: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。a7B高三网
(5)译为“被”。【表被动:(见)+动词+于】例: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。a7B高三网
2.固定结构:于是a7B高三网
虚词和实词有什么区别
虚词没有实在意义,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,不能单独回答问题。只能配合实词造句,表示种种语法关系,包括副词、介词、连词、助词、叹词五类。a7B高三网
而实词有实在意义,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。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,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,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。学习文言实词,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:一是一词多义,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,三是词性的活用。a7B高三网
文言文中18个虚词有哪些
《考纲》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、何、乎、乃、其、且、若、所、为、焉、也、以、因、于、与、则、者、之 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 安、但、耳、夫、盖、故、或、即、既、然、虽、遂、惟维唯、已、矣、犹、哉 扩展资料 虚词用法 而用更多...a7B高三网
标签:
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