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有哪些通假字|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

高考语文更新时间:2021-12-19 12:04:56作者:文/百度知道关注度:

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所有通假字 36k高三网

1:.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“勿”或“毋”,不要. 2:.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“颁”通“斑”,头发. 3:.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“途”,道路 . 4: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“敛”,收敛,积蓄,约束. 5:鸡豚狗彘(zhì)之畜,无失其时 无 通“勿”或“毋”,不要.2019-05-15回答者:廖澈彤承平1个回答1寡人之于国也的通假字和词类活用问:《寡人之于国也》中的赏析 要找出10个以上古今字,10个以上通假字,10个倒...36k高三网

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36k高三网

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

《寡人之于国也》中有一些通假字,小编收拾整整理了相关常识点,来看一下吧!36k高三网

《寡人之于国也》通假字有哪些

1、则无看平易近之多于邻国也。无通“勿”或“毋”,不要。36k高三网

2、颁白者不负戴于路途矣。颁通“斑”,头发。36k高三网

3、涂有饿莩而不知发。涂通“途”,路途。。36k高三网

4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。检通“敛”,收敛,储蓄储存,约束。36k高三网

5、鸡豚狗彘(zhì)之畜,无掉那时。无通“勿”或“毋”,不要。36k高三网

《寡人之于国也》原文

梁惠王曰:“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。河内凶,则移其平易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;河东凶亦然。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之专心者。邻国之平易近不加少,寡人之平易近不加多,何也?”36k高三网

孟子对曰:“王好战,请以战喻。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。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以龟笑鳖无尾,则何如?”36k高三网

梁惠王曰:“不成,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36k高三网

孟子曰:“王如知此,则无看平易近之多于邻国也。”36k高三网

“不违农时,谷不成胜食也;数罟不进洿池,鱼鳖不成胜食也;斧斤以时进山林,材木不成胜用也。谷与鱼鳖不成胜食,材木不成胜用,是使平易近养生丧死无憾也。养生丧死无憾,霸道之始也。”36k高三网

“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;鸡豚狗彘之畜,无掉那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;百亩之田,勿夺那时,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;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路途矣。七十者衣帛食肉,庶民不饥不冷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”36k高三网

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,人死,则曰:‘非我也,岁也。’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,曰:‘非我也,兵也。’?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平易近至焉。”36k高三网

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

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】 “无”通“毋”,不要。 【无失其时】 “无”通“毋”,不要。 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】 “颁”通“斑”,夹杂。 【涂有饿莩而不知发】 “涂”通“途”,道路 扩展资料: 主要内容: 《寡人之于国也》是《孟子》书中一篇重要的代表作品更多...36k高三网

标签: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高中语文文言文

为您推荐

有的人写作背景 创作于什么时候(臧克家写的 有的人 的写作背景)

这首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。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,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

2022-01-27 17:59

歌窈窕之章的词类活用 文言知识点归纳(《赤壁赋》中“歌窈窕之章",窈窕的古今异义)

古代: 窈:深邃。喻女子心灵美; 窕:幽美。喻女子仪表美。 窈窕:(宫廷、山水)深邃幽美。形容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子 释义举例 1, 美好文静的样子。 出处:《

2022-01-26 17:43

高中语文成绩怎么提高 有哪些提升技巧(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成绩)

一,首先要知道语文学习需要积累,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水平的提高,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。 这几年我曾指导我的学生在刚进入七年级的时候,就准备一个较厚的积累本,然后

2022-01-27 09:35

高三语文怎么提高成绩 有什么实用的复习方法(高三怎么快速提高语文成绩 方法和技巧有哪些)

学好语文,最基本的要学会听课,掌握老师要求的知识点。同时,学习要有计划,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,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。如果写作能力差,就一周

2022-01-25 05:59

语文复习方法高中 语文提高成绩有哪些学习方法(怎样提高高中语文成绩)

我认为应该侧重基础,并配以习题。基础非常非常重要。目前语文好不好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应当从现在起用实际行动抓好语文基础,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,而且必须在高一高二执行

2022-01-26 09:20

高中语文议论文题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怎么答|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套路.以及高中语文诗词鉴赏...

读懂文章 审准题干 规范作答 1、整体阅读,抓住关键 明白作者的思路,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、分论点,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,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,辨明重要文句,特别关

2022-01-11 05:35

加载中...